-
徽州改名黄山,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:
1. "地理标志":黄山是徽州地区最著名的自然景观,以其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“四绝”闻名于世。黄山的美景成为了徽州地区的代名词,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。
2. "旅游发展":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黄山风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。将徽州改为黄山,有助于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。
3. "文化传承":黄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历史、艺术、哲学、宗教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。黄山名字的更改,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。
4. "行政区划调整":1979年,安徽省撤销徽州地区,设立黄山市。此举既体现了对黄山风景区的重视,也便于行政管理。
5. "经济推动":黄山市的设立,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黄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,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。
总之,徽州改名黄山,是基于地理、文化、旅游、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,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,推动地区经济发展。举报 -
我就是古徽州、今黄山人,我有话说。
徽州改名黄山,是一种对历史、对文化的漠视!拥有近九百年历史的徽州,她的历史厚重,她的文化底蕴不是“黄山”两个字就能代表的。
黄山只是一座山而已,代表不了徽州的全部,但徽州能涵盖黄山的所有!
徽州改黄山,是一种无言的伤痛。她的背后是当时的当政者缺乏战略性目光,缺乏对徽州历史和文化的了解,为了发展经济,为了推出黄山,做出的最短视的行为!
虽然古徽州六县被一分为三,但这也不是改名“黄山”的借口。
杭州不改成西湖,那是因为杭州人知道西湖就只是一座湖,只是杭州的一块名片,涵盖不了杭州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,发展经济不能本末倒置!
徽州,古称新安、歙州!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设歙县、黟县,此二县当时的范围很广,隶属古扬州鄣郡;汉武帝时改鄣郡为丹阳郡;
建安十三年,公元208年,孙权在歙黟的基础上,分出休阳、黎阳、新定、始新,加上歙县、黟县,建立新都郡,隶属扬州。
晋太康元年,公元280年,司马炎灭东吴,改新都郡为新安郡,改休阳为海宁,仍隶属扬州。
隋开皇九年,公元589年,隋文帝改郡为州,以州统县,新安郡一分为二,歙州诞生,基本奠定了徽州的地域范围;598年,改海宁为休宁。唐开元二十一年,公元740年,划休宁回玉乡设婺源县;永泰二年,公元766年,划黟县赤山镇设祁门县,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;大历五年,公元770年,再次调整歙州规划,至此,歙州领六县:歙、黟、休宁、婺源、祁门、绩溪,奠定了此后千余年“一府六县”制的基础!
宋宣和三年,公元1121年,宋朝在平定歙州方腊起义后,宋徽宗希望江南能够祥和、安宁;他更希望歙州的百姓能学习隋唐时期的歙州英雄,汪氏第四十四世祖,唐越国公汪华保境安民,维护国家统一的壮举,遂改歙州为徽州。
至此,一个有明确内涵,一个有明确地域概念的历史地理文化名词,徽州诞生了。
徽,字义:美好、善良!《尔雅·释诂》中对“徽”的解释是:徽,善也。可见,宋徽宗对徽州人民的厚望!徽州文化博大精深,她创造了特有的土地制度,宗族文化,诞生了独有的历史名人。
她的教育、科技、理学、医学、朴学、戏曲、画派、篆刻、版画、工艺、刻书、文书、建筑、村落、民俗、方言、徽菜、宗教等文化,自成一派,成为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。
这样的徽州岂是一座山就能代表的吗?永远不能!
【我是江东汪郎,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!坚持原创,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!】
举报 -
举报